一、基本定义基本分析法:是指证券投资分析师根据经济学、财政金融学、财务管理学及投资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决定证券价值及价格的基本要素的分析,评估证券的投资价值,判断证券的合理价位,提出相应投资建议的一种方法。
二、理论基础:投资对象存在一种“内在价值”的固定基准,可由投资对象现状和未来前景的分析而获得;市场价格和内在价值之差最终会被市场纠正。
三、主要内容
1.宏观经济分析
(1)宏观经济因素
① 经济增长。② 经济周期。③ 通货膨胀。④ 利率水平。
⑤ 汇率水平。⑥ 国际收支。⑦ 其他因素。
(2)宏观经济指标
① 先行性指标:利率水平、货币供给、消费者预期、生产资料价格、企业投资规模。
② 同步性指标:个人收入、企业工资支出、GDP、社会商品销售额。
③ 滞后性指标:失业率、库存量、银行未收回贷款规模。
(3)宏观经济政策
① 财政政策。② 货币政策。③ 信贷政策。④ 汇率政策。
⑤ 产业政策。⑥ 收入政策。⑦ 其他政策。
2.行业和区域分析
(1)行业分析:介于宏观分析和公司分析的中观层次,主要分析产业所属的不同市场
类型、生命周期以及产业业绩对证券价格的影响。
(2)区域分析:主要分析区域经济因素对证券价格的影响。在我国,地区不平衡对证券价格的影响比较严重。
3.公司分析
(1)主要内容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公司产品与市场分析、公司证券投资价值及投资风险分析。
(2)优缺点
① 优点:能比较全面地把握证券价格的基本走势,应用相对简单。
② 缺点:对短线投资者的指导作用较弱,预测的精确度比较低。
③ 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选择长期投资的股票,相对成熟的市场即以业绩为投资取向的市场,以及预测精确度相对不高的领域。
一、基本定义技术分析法:是指仅从证券市场行为来分析和预测证券价格未来趋势的方法。其中,证券价格和成交量的变化,以及完成这些变化所需的时间是市场行为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二、基本假设
1.市场的行为包含一切信息。
2.价格沿趋势移动。
3.历史将会重演。
三、主要内容
1.K线理论、切线理论、形态理论。
2.技术指标理论、波浪理论、循环周期理论。
3.其他相关理论,如黄金分割理论等。
四、主要观点:股价波动是对市场供求均衡状态偏离的调整,它以价格判断为基础、以正确的投资时机抉择为依据。
五、优缺点
1.优点:对市场的反映比较直观,结论的时效性较强,尤其适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短线预测。
2.缺点:无法预测突发事件,考虑问题的范围相对较窄,对市场长远趋势难以准确判断,短线操作易被大机构利用,进行技术骗线。
六、适用范围
1.短期行情预测。
2.行情小幅波动。
3.股市低迷期或股票按自然状态波动。
4.判断选择领涨股、人气股、投机股时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5.对短线个股买卖时点的选择有极高的判别力。
【技术分析法主要通过考查证券在“量、价、时、空”四个方面的特征,寻找股价变化的一般性规律,并以此指导投资实践】
【“过了这村,就没这店”,技术分析法就是寻找最佳的买卖时机】
一、基本定义量化分析法:是指利用统计、数值模拟和其他定量模型进行证券市场相关研究。
二、显著特点:大量使用数据、模型和计算机。
三、主要功能:解决证券估值、组合构造与优化、策略制定、绩效评估、风险计量与风险管理等。
四、优缺点
1.优点:具有数理模型,能进行计算机模拟,能提供精细化的结论。
2.缺点:对使用者要求高从而使得普通公众难以接受,数理模型的稳定性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需要与程序化交易技术相结合。
一、主要含义:心理分析法是基于行为金融理论而提出的对传统金融理论的挑战,其认为证券市场并非是有效市场。它存在着认知与行为偏差,如证实偏差、时间偏好、羊群效应等。
二、主要策略
反向投资策略、惯性交易策略、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等。
三、主要模型:噪声交易模型、投资者心态模型、泡沫模型、行为资产定价模型、行为组合理论。
四、主要理论
1.凯恩斯的空中楼阁理论。
2.索罗斯的反射理论。
五、经典语录:
1.投资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2.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一、主要思想:发掘价值被低估的股票并长期持有。
二、哲学基础:效率市场理论,即当给定当前市场信息集合时,投资人不可能发展出任何交易系统或投资战略以获取超出由投资对象风险水平所对应的投资收益率的超额收益。
三、投资目标:按照投资风险水平选择投资对象。
各种分析法的综合应用
一、基本分析法
1.基本分析中的宏观经济分析与宏观政策分析主要被用于判断大盘走势,决定大的买卖时机。
2.行业分析与公司分析旨在寻找出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测算其内在价值,判断股票是否有投资价值。
二、技术分析法
技术分析判断备选的股票是否处于底部区域,通过量价分析、筹码分析、信息与心理分析判断其是否在短期内有启动的迹象,确定最佳的买卖时机。
证券投资策略
一、根据投资决策的灵活性划分
1.主动型投资策略
(1)假设前提:市场有效性有瑕疵,有套利机会。
(2)主要内容:要求投资者根据市场变动对投资组合进行积极调整,并通过灵活的投资操作获取超额收益,通常以战胜市场为主要目标。
(3)主要类型:根据板块轮动、市场风格调整组合。
2.被动型投资策略
(1)主要含义:根据事先确定的投资组合构成及其调整规则进行投资,不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主动地实施调整。
(2)理论依据:有效市场假说。
(3)典型代表:指数化投资者策略。
3.注意问题
(1)现实中,这两种策略是相对而言的,在完全主动和完全被动之间存在广泛中间地带。
(2)各种指数增强型或指数优化型策略已有主动投资成分。
二、根据投资策略的适用期限划分
1.战略性投资策略
(1)主要含义战略性投资策略即战略性资产配置策略或长期性资产配置策略,它是指着眼较长时间投资,追求收益与风险最佳匹配的投资策略,因而不会随着市场行情的短期变化而轻易波动。
(2)常见类型
① 买入持有策略:3~5年期,典型的被动投资,通常与价值投资相联系,具有最小的交易成本和管理费用,但不能反映环境变化。
② 固定比例策略:组合中各类资产占总市值比例固定不变。
③ 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强调投资者对最大风险损失的保障。固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最具代表性,将资产分为风险较高和风险较低两种,首先确定投资者所能承受的整个资产组合的市值底线,然后以总市值减去市值底线得到安全边际,再乘以事先确定的乘数就得到风险性资产的投资额,并根据市场情况变化调整风险资产权重。
2.战术性投资策略
(1)主要含义:即战术性资产配置策略,通常是一些基于市场前景预测的短期主动型投资策略。
(2)交易型策略:根据市场中经常出现的规律性现象,制定某种获利策略;代表性的包括均值回归策略、动量策略(即惯性策略)或趋势策略(类似前者,但往往与技术分析相联系)。
(3)多-空组合策略:即成对交易策略,通常买入某个看好的资产或资产组合,同时卖空另一个看淡的资产或资产组合,试图抵销市场风险而获得单个证券的阿尔法收益差额。
(4)事件驱动型策略:根据不同特殊事件制定灵活的投资策略,如公司结构变动、行业政策变动、特殊自然或社会事件等。
三、根据投资品种划分
1.股票型投资策略。2.债券型投资策略。3.另类产品投资策略。
【战略性投资策略的基本原理为“强者恒强”,侧重量化分析,买入“赢家组合”,试图获取惯性高收益】